第39章 钢铁厂无钢(2 / 4)

归来1990 七慕晟 4155 字 2021-10-12

:“放心吧,这些都是冶金专家,他们对炼铁设备的了解肯定远大于我们。”

设备不少,可是最终还真的没有炼钢的。王海青死心了,也开始埋怨起了那个拍板来考察的人。

基本信息有误,还怎么让人干活?

“行了,咱们今天就只是初步了解一下,午餐后就回去了。”王海青一句话做了总结。

可是,有人不干了:“王先生。我们今天是来考察设备和技术的,不是来骑马看大草原的。”

“对呀,至少让我们看一下技术资料、检测报告之类的。”

伊万诺夫诺维奇也过来了,他没好意思说大家是憋得难受:“王领队,这边的设备是比较基础一些,可是这也可以让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发挥技术优势,可以提升的潜力也会更大。”

你们倒是不挑食,可这一个破炼铁厂有什么技术可以好好看的?王海青一眼望过去,专家们眼巴巴的神情却让他动容。

其他专家大多数都有了自己的阵地,冶金和材料专家属于最后一群有枪无子弹的人群。大湖城三地市就没有一个像样的钢铁厂,今天好不容易到了这个大名鼎鼎的利国镇,却也面临这样的状况。

“好吧,就让大家看一下技术和产品吧,注意安全。”

或许是想到了去年洪灾时期自己的无助,那是一种对自己前途、对家人无力把控的无助感。反正上面让考察队伍详细考察,也没规定具体时间。

王海青是没心情继续看了,他直接就在车上撰写了报告。情况介绍得很简单,结论更是简单:有铁无钢,缺少炼钢技术,不建议投资。

看到了王海青提交的报告,江奕的脸一下子就红了。他想起了党办负责人开心的样子,难道这是他给自己挖的坑?可是不应该呀,自己对彭城有多照顾,他不知道?

江奕百思不得其解,一边溜达一边照了照镜子。一张年轻、被浓密头发盖着的脸庞呈现在眼前。你也只是一个十八岁的小年轻,操那么多心干什么?

不能炼钢怕什么,不是有这么多前苏联的专家嘛,从炼铁到炼钢的技术提升,本来就是这些专家最擅长的事情。

三天后,王海青接到了指令:按照投资铁厂的思路进行估值和技术评估,并请专家探讨技术和设备升级路径。

“伊万,你们的活儿来了。”王海青缴械投降了,投资人明知道是个坑还要踩进去,自己也只能服从了。

“这是真的?真的要跟他们合作?哈哈哈,真是太好了,这下子我们几十个人都由活儿干了。”伊万诺夫诺维奇这下子可开心了。

还真是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啊,王海青就纳闷了:“一个厂连钢都生产不来,有什么好兴奋的。”

“哈哈哈,你不知道呢,”伊万诺夫诺维奇过了好一会儿才止住笑声,“我本来还担心有些涉及采矿、选矿、炼铁、精炼等领域的基础领域的专家排不上用场,发愁怎么去帮他们申请合适的职位呢。现在好了,这一条龙下来,相当于从小学到大学的知识都用上了。”

王海青摇摇头走了。感情这次投资就是用来安排这些“千元户”了,这些投资人还真是冤大头。

苏联专家们迅速地组织起来,凭借老大哥多年黑色金属冶炼的功底,为彭城铁厂量身定制了一个提质增产的一条龙方案。质量、远景都是杠杠地。

只是,投资额有点儿高了。

王海青看到后,一个字的评语也没有,直接交给翻译。

“王先生,这个报告没什么问题吧?”兴高采烈的伊万诺夫诺维奇没想到王海青这么冷淡,直爽的他当场就迸发了。

“很好啊,没有什么错误的地方。”王海青依旧没什么好说的。

伊万诺夫诺维奇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只好悻悻地回去翻一翻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