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小说网 > 女生小说 > 黄金沙汰黄金沙滩在哪 > 第二十三章:重启商道

第二十三章:重启商道

 热门推荐:
    金贸院推动了金本位,刑部重新整顿了刑名法度,万事俱备。

    眼下,要如何说服摄政大将军重开商道,成了钱金和皇帝、太后一派最为苦恼的问题。

    必须要让皇帝出面提出这一议题,还要让摄政大将军能明显的在此事中得利。

    但是摄政大将军黄义此人,不为利益所驱使,一生贯彻的都是将军的铁血本性。也正是这种纯粹的秉性,使得他对于自身志向以外的事物毫不关心。

    因此在治国方面或与人的关系之间,他这种只注重力量而忽略人心的方式,有时候意外的带有些残忍的特质。

    这样的黄义,究竟什么样的利益能使他满足呢?

    “事到如今,重开商道势在必行。”钱金率先说道。

    “嗯,就是要如何与摄政大将军说呢?”皇帝面带愁色。

    在摄政大将军的面前,他总是稍显怯懦的。

    每当他挺立着瘦弱的身躯站在黄义的对面时,他总能感觉到从黄义那挺拔壮硕的军人的血肉中,涌现出的旺盛生命力。

    那份如燎原之火一般富有侵略性的炽热,仿佛将他冕服上的凤凰图腾都燃烧殆尽。

    自小,受太后的影响,皇帝是惧怕着这种激烈气质的。

    他感觉,黄义身上那股志向与忠诚交织的热血,是一种有别于爱恨,更加强烈的情感。

    一切的激烈情感,在皇帝眼中,皆是业火编制的牢笼。他也因此,厌恶着一切凭心而为之的黄义。

    钱金想了半晌,用不太肯定的语气说道“摄政大将军此人不爱财,说是贪恋权势却对自己不甚明了的尚书省、金贸院之事不多过问。毋宁说是只在乎军旅之事。”

    太后点了点头。“正因如此,才难以处理。”

    皇家最怕也最关心的问题便是兵权旁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什么事情都不管,只想把持兵权。就是这样的人才危险。”皇帝带着阴晦的表情说道。

    “那不如就利用这一点,让他答应重开商道呢?”

    “如何可行?”太后和皇帝疑惑地问道。

    “既然大将军只想要兵权,那我们便承诺他重启商道后,支持他攻打北辽以夺回北境。”

    “这可以吗?要是开启战端的话,之前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势力不又会随着兵权,到了黄义手里吗?那我们苦心经营的变革,岂不是成了他的囊中之物了。”皇帝的态度稍显激动。

    钱金于是向皇帝和太后仔细分析了起来“陛下请放心,攻打北辽只会更有利于财政一方。

    “其一,目前国库空虚急需重开商道,这是为了能趁着这两年西乌大肆发掘新银矿之际,利用金本位与西乌开始贬值的白银黄金复本位进行金银套利交易。边棠与其通商量越大,利润便越大,国库也能因此在短期内充盈起来,这也是设立金本位的初衷之一;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这笔套利利润推动与北辽的作战,夺回北境。北境拥有两个原属于边棠的重要黄金矿脉,若能夺回,边棠的金产量将再度提高,这有利于在开放通商后对货币量进行调整;

    “最后,边棠也需要在重新通商后,以军事实力来威慑西乌和北辽两国。毕竟我们是曾被侵略的一方,若不先行震慑,恐怕这两国还会在通商后想着如何利用开放的商路入侵。”

    “所言甚是!只不过,那个金银套利是个什么?真的那么来钱吗?”皇帝一边认真地听着,一边露出了越发兴奋的表情。

    “回陛下,按理来说应该是很来钱的。不过需要大量的通商贸易往来才能办到。”

    相比于皇帝的兴奋,太后反而更显沉稳的思考着。她看向钱金问道“让黄义继续执掌兵权开启战端,不会更加危险吗?”

    “眼下,这应该是没有办法的事。但只要有尚书省和金贸院在,这种危险就是可控的。”钱金如实回答。

    “吾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呢?”太后了然的点了头,转而望向了皇帝。

    “朕只要尽量以支持北辽作战来说服摄政大将军便可以了吧?”

    “是的。”

    “好,朕会召见大将军的。只是到时,钱金也要在场,就按你刚刚说的那几条。”

    “请陛下放心,若果真能如钱大人方才所说,老臣定当支持商道的重开。”

    摄政大将军的首肯并不令钱金感到意外,毕竟北境已经成了摄政大将军黄义的一块心病,他不断坚持着要在国力得以恢复后,一雪国耻夺回北境。

    但是,经过六年的苦心经营,他也终于明白仅靠着自己那毫无头绪的治理方式和尚书令按部就班的老办法们,是决计无法复苏国力的,甚至到了近两年,他也不得不在内心承认自己在治国方面的失败。

    他已对自己的政策失误有所察觉,依着属下的法子在钱里注了水也改了税,但是一切又径直地朝着理想的另一端快速奔去。

    无计可施的他只得盼望着年迈的尚书令刘勘能够运用他那管理钱财的智慧,做出些像样的改革来挽救前期身为摄政大将军的自己所犯下的无知的错误。

    然而,可能那过于僵老的身躯已然使那份智慧老化。

    最终,在摄政大将军熬尽耐心的等待下,边棠一天天的衰败了下去。

    他对身为身经百战的大将军却整日钻在钱眼子里的自己感到厌倦,同时也对无法改善财政还整日在朝堂上叫嚣着“节衣缩食”的尚书令及户部深感厌烦。

    一切都透露着他从未体验过的穷酸。

    直到钱金的出现,黄义仿佛感觉尚书令那智慧的余烬重新燃起了火光。仅只一年多,边棠就有了恢复生机的迹象。

    喜出望外的摄政大将军为了这份生机,决心表现出一些诚意的妥协。

    他心想“只要有机会让老夫率兵一雪边棠之国耻,就算是让老夫去西乌通商也并非不可!”

    如此这般,重启商路之事便定下了。

    但在此之前,未来若要发动对北辽的战争势必会给北方带来风险,可能会影响到地方的商业发展。

    在寻求快速发展的贸易流动中,应该将新商道的重心向南偏移。

    钱金因此将视线放在了祖母的故乡——启枝。

    启枝是一个安逸的小国,长久以来维持着自给自足的低竞争模式,所以也很少与他国出现矛盾或政治争斗,民风淳朴。

    其地理条件复杂,山多路险树林密,因此交通极为不便,这也是导致它经济科学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

    启枝和边棠、西乌的来往多是木材和石料的出口,贸易量相比起启枝国内的经济总量来说,算是比较庞大的,这也是启枝外来资金的主要来源。

    在钱金曾祖父那一代,钱家看中了其木产生意的发展前景而将家业向启枝拓展开来。在当地建立了一定的事业基础,也因此,祖父得以迎娶启枝长老院家族之一的余切氏的女儿。

    在战争的袭扰和“禁通商令”实施后,祖父将边棠的家业交给了长子,自己则随钱金祖母前往启枝安度晚年。

    此时,若能借着再次通商的机遇,牵动启枝和边棠的新贸易,必定能在获得巨额利润的同时,将商道的中心转向南方。

    经过与尚书省各部的讨论,得出的新计划是利用边棠和西乌的贸易渠道,开发启枝的市场。

    在三国边境处建立“界市”,充分刺激消费和贸易往来。使得三国的贸易市场都能得到扩大的同时,启枝也能因此发展成商业社会,对外让自己国内产量巨大的木材石料市场充分出口,对内发展其内部还未被发掘地消费市场和基建需求。

    这样对三国都有利益的计划,应该更容易被西乌和启枝接受。

    经过朝堂议事各方的讨论,重启商路的重任,被交到了乐望侯玄仟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