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起点 > 第一百五十四章 张绣请降

第一百五十四章 张绣请降

 热门推荐:
    楚军在宛城外和曹军营垒外面连续十几天的叫骂,曹军士卒都快被气出内伤来了。</p>

    最主要的是,楚军这群崽子骂人都不带重复的。连续喷了十几天没有几句话是重复的,骂的曹军这边从早气到晚上。</p>

    不过这十几天里楚军也没有多少进展。徐晃率领兵马驻扎在了北上最关键的道路上。楚军根本无法绕过曹军继续进犯淮南,只能继续和曹军在这里干耗着。</p>

    所以刘琮也开始和军谋府尝试制定强攻曹军营地的计划了。比如用投石车投散弹冲击曹军大营,然后后面由血狼营为先锋冲击。</p>

    不过刘琮看了看老兵只有三百人,主力全都是新兵的血狼营,最后放弃了这个计划。</p>

    不过曹军营垒在楚军看来实际上并不是不可能攻下的,只是代价有点高。</p>

    就在刘琮准备下定决心费点损失发起强攻的时候,他的斥候抓住了一个从宛城出来的曹军小卒。</p>

    这个小卒被抓住之后立刻要求见楚王,扬言说他手上有宛城张将军的信。</p>

    张将军是谁?</p>

    当然是张绣了。</p>

    这个小卒很快被押到了刘琮面前,小卒很快递上了张绣的书信。</p>

    刘琮一看到这封信,神情瞬间变得古怪起来。</p>

    “张绣想投降?”</p>

    这封是一封请降书,心中写了张绣对曹操的鄙夷和渴望投降刘琮的想法。</p>

    他表示这不光是他的决意,还是他麾下大部分校尉的想法。因为曹军根本不把他们关中军当人,关中士卒被当成炮灰填到最前线。</p>

    这让张绣非常愤怒,加上他害怕曹操以后清算他,所以他打算献城投降。</p>

    张绣这一手让刘琮有些惊讶,不过想想也的确符合张绣的特点。</p>

    本身张绣就是一个自私的人,更何况他弄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虽然曹操现在对他比较宽容,不过以后不请算是不可能的。</p>

    所以张绣开始想投降刘琮保命了。</p>

    不过刘琮现在并不会立刻同意,他需要检验这是不是真的。</p>

    万一这是徐晃的诱敌之计他可就亏大了。</p>

    所以刘琮琢磨了一会,命令士卒把信使先带下去请他饱餐一顿。并且命令亲兵在信使喝醉之后尝试询问他一下。</p>

    同时刘琮散布细作斥候在宛城和曹营附近不断巡查,看看曹军是否有埋伏。</p>

    很快结果就上报上来了,的确没有埋伏,而信使醉酒也回答的确是张绣请降。</p>

    在张绣请降之前他就早就对曹营多有抱怨了。尤其是曹仁,完全不把关中士卒当人看。</p>

    在楚军攻城最凶勐的时刻,曹仁甚至让关中士卒十二个时辰顶在前面。这让张绣手上五千士卒现在正剩下两千残兵败将了。</p>

    再这样下去张绣可就成光杆司令了,到时候没有兵权的他很快就会被人间蒸发了。</p>

    所以张绣看到徐晃遭遇败绩之后立刻动了投降的心思。</p>

    一切都证明张绣的确是要投降,没有别人掺和。</p>

    这个消息让刘琮非常高兴,这么看来老天都站在他这边。</p>

    “殿下,根据我们探查看来,这的确是张绣自己做的投降决定。”吴武递交了军谋府最后的猜测,</p>

    “不过主公还是需要小心其中有诈,某很担心曹军会不会是有意为之。”</p>

    “有意为之?”刘琮愣了一下,下意识问道,</p>

    “你的意思是,虽然张绣是诚心投降,但是徐晃是知道的?”</p>

    “这只是一个猜测。”吴武冷静的回答。</p>

    “不过不排除这个可能,毕竟在战争没结束之前就有无数个可能。”</p>

    吴武的猜测刘琮仔细揣测了一下,发现的确很有这个可能。</p>

    不过现在刘琮却陷入左右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担心中计,葬送现在的大好局势,另一方面他却不想放弃这个机会。</p>

    要是他放弃了这个机会,恐怕就继续要耗在这里了。</p>

    “对了,我还有剧本来着。”刘琮突然给自己了一个大嘴巴子,暗骂了起来。</p>

    长时间不依赖剧本,结果有事需要的时候自己又给忘记了,真是无语。</p>

    “我滴剧本,来帮我算上一算,看看我汉昭武帝是否有血光之灾。”把吴武等军谋府参将支走之后,刘琮在脑海之中聚集回神做起决定来。</p>

    “无论剧本出现不出现,我都选择相信张绣,接受他的投降。”</p>

    刘琮刚下完决定,他就看见自己的剧本开始闪烁了起来。与之相对的,刘琮的眼皮也跳了起来。</p>

    “卧槽,果真有诈!”刘琮脸色一黑,果然不能太相信自己的对手犯傻。</p>

    剧本很快凝实,一本璀璨的《昭武帝本纪》再度出现在他手上。</p>

    依然是陈寿写的,前半边啥也没变,可以证明这并非是无法挽回的错误。</p>

    真正的剧情从刘琮决定北伐的那一刻开始变化。</p>

    </p>

    先帝自幼好学,年方五岁便能出口成章,为全荆州士子所惊愕。其性情温和而正直,仪表堂堂,乃一代才子。九岁之时,时常指北而誓,定要匡扶汉室。</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