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小说网 > 修真小说 > 五行修仙记TXT百度网盘下载 > 第0737章:儒释道和墨家

第0737章:儒释道和墨家

 热门推荐:
    长生门的那几位创始人,之所以修炼武道,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武道修为,可以帮助参悟天地大道。

    这点,很早,就被道家中人,给率先发现了。

    不过,绝大多数的道家成员,说真的,对于天地道法的理解,其实都是相当粗浅的。

    就算经过多年的研究,道家成员,对道法的理解,的确有了不小的进步。

    但还是不够。

    也因此,大多数道家中人,逐渐的,也就放弃了,谋求长生的想法。

    对于多数道家中人来讲,能在武道修炼上,取得一定的突破,这,其实就已经不错了。

    其它的,也不是他们所能想的。

    但对于长生门来说,他们可不是那样。

    他们始终坚持谋求长生。

    这个理想,这种信念,被他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从来,就没有变过。

    当然了,长生门的人,也清楚,他们每一代,总共,就那么几个人。

    想要出成果,光是这么几个人在干,是完全不行的。

    必须要群策群力才可以。

    越是想搞那种大的研究,就越是如此。

    只是,单纯的多招人,并没有意义。

    群策群力的基础,是参与的人,必须得是对天地大道有研究的人。

    但有研究天地大道资质的人,说真的,在世俗界,就真的很少很少。

    这种悟性,基本上,完全都是天生的。

    天生悟性达不到要求,后天,再怎么努力,也几乎不可能参悟得了天地大道。

    而就那么些,有参悟天地大道资质的人,很大一部分,还并不愿意投身于这一行。

    在世俗界人类中,能有参悟天地大道资质的人,一般来说,要么,天赋异禀,在某一方面,具有非常高的天赋。

    要么,天赋虽然不高,但是,却具有非常强大的气运。

    具体的最大表现,就是出身,基本,都是王侯将相,钟鸣鼎食之家。

    而这两者,哪一种,都不是一般人。

    对于这两者而言,他们所能做的事情,那真的是多了去了。

    加入到道家,对他们而言,真的不是什么好的选项。

    参悟天地大道

    这个,在多数有这种资质的人看来,其实都如同笑话一般。

    参悟它,干什么

    有什么用

    无非就两种目的而已吧

    第一种,是纯粹的,出于学术目的,打算研究天地。

    这样的人,的确有。

    可是,数量也真的很少。

    就算有人有这样的想法,却也根本不会把这种想法,当做毕生事业去追求。

    第二种,才是真正主要的原因,就是追求长生。

    不过么,经过道家那些不成器的弟子们,长年累月的败坏名声,道家的名声,相比早期,已经差很多了。

    人们对于长生之道,也几乎完全失去了兴趣。

    当然了,话准确的说,并非就真的不想长生了,而是不想再上当受骗了。

    可不是么,之前道家,几乎把长生,这件事的名声给彻底败坏光了。

    基本上,长生这两个字,不要说外人都不相信,就连道家中人自己,后来也已经不提了。

    也就是说,道家自己,都不相信了。

    而道家一衰微,同时呢,佛家又遭到了世俗皇权的强力打压。

    虽然说,佛家的力量很强,影响力也非常大。

    可是,在世俗朝廷接二

    连三的打击之下,佛家却也损失惨重。

    面对这种损失,佛家,逐渐的,也开始收敛起来。

    一方面,佛家不再插手世俗朝政。

    这也是必须要做的。

    开玩笑,再遭到连番打击时,还敢继续插手朝政,那跟自杀,就没有任何差别了。

    真要是想自杀,直接横刀抹脖子,跳崖跳河,上吊,那不比这爽快

    但光是如此,却也还是不够,世俗皇权,之所以打压佛家,当然有佛家插手政治,干预朝政的因素。

    但也并不光是如此。

    佛家和儒家不一样,佛家,一开始的教义,就带有强烈的出世性质,他们所要追求的,那就是来世,说白了,就是想,能够在死后,有机会升入极乐世界。

    这样的教义,所吸收到的人,当然也都是对世俗界,不那么感兴趣的人。

    也因此,佛家对于朝政的干预,始终是比较弱的。

    但是,佛家有一段时间,在道家刚刚衰落的那段时间内,它太过于强盛了。

    声势,实在是太浩大了,信徒数量呢,也实在太多了,不光底层的老百姓,大部分都信仰它。

    就连上层的王侯将相,大多也都是佛家的信徒。

    这么多人信仰佛门,一方面,给佛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则让佛门有了极其丰厚的财产。

    而当时呢,因为有一段时间,就连皇帝都虔信佛教,因此,僧人,是不需要交税和服役的。

    这,相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待遇就已经算够好了。

    但后来的皇帝,为了彰显自己信仰的虔诚,甚至继续扩大对佛家的恩典。

    这就让佛家弟子过得是越来越好,地位也越来越高。

    这样呢,也就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佛家。

    时间一长,世俗王朝当然就完全无法忍受,也不能维持下去了。

    最现实的一点就是,佛家占据了数额非常庞大的资产,弟子数量也那么多,可是,却完全不需要纳税和服役。

    甚而至于,朝廷还要出钱来给他们。

    这样下去,朝廷还过得下去吗

    为了钱,朝廷显然也必须对佛家出手。

    而那个时候,佛家已经兴盛很长时间了。

    佛家长期兴盛,对于儒道两家来说,当然就不是什么好事。

    道家呢,表面上,还不敢表现出来什么。

    因为他们的名声,已经败坏了很多。

    这导致他们的信徒数量大量下降,资产也缩水严重,可没有跟佛门对抗的能力。

    另外,因为道家之前自己败坏了名声,导致已经衰落严重。

    所以呢,佛门兴起,对于道门的伤害,也并不严重。

    可是,儒门就不一样了。

    世俗界的利益,就那么大,佛门大规模扩张,儒门,所占的份额,就大规模减少。

    这,儒门能忍

    是可忍孰不可忍

    儒门当然要做出反击。

    当然了,儒门一开始,也知道,佛门势大,直接对付他们,是不行的。

    得仔仔细细的谋划才行。

    儒门中,不乏才智之士,很快,儒门就制定了合纵连横的策略。

    简单来说,就是联合被佛门侵害到利益的其它各方面势力,来共同对抗、打击佛门。

    而能联合的势力,派别,也必然得是有足够能量的才行。

    佛门本身就是超级大势力,对付它,实力不够,则是

    根本不行的。

    道门,当然得包括在内。

    儒门知道,道门虽然衰落了,可是,有道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么多年来,道门积攒下来的底蕴,还是不可小觑的。

    所以道家显然必须联合。

    墨门,他们虽然不在传统的三家之列,可是,在世俗界中,却也有相当的影响力。

    简单来说,军队中,墨家中人,数量就真的不少。

    军队,需要墨家中人所制造的各种机器。

    还有各种各样的武器。

    这些机器和武器,是军队,非常急需的。

    有些时候,武器和机器的质量和数量,对于战斗的结果,甚至可以起到决定性的因素。

    没错,就算是士兵本身,战斗力再强,管理的再好,各个方面,所做的准备再充足。

    但是,你手上武器装备不行,到时候,照样得被死死压着打。

    墨家的地位,也因此,变得很高。

    当然了,墨家中人,基本上,在武器、装备制造上,沉浸了非常多的精力。

    这导致,他们几乎不插手世俗界的事务。

    也因此,没被和儒释道三家并列在一起。

    但是呢,这也并不代表,墨家中人,就完全不插手世俗界事务。

    毕竟,既然在世上混,想不和世俗界事务产生关系,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佛门势力过大,这,也让墨家,有些不好混了。

    原先,儒门势大时,虽然和墨家关系也说不上好。

    不过,儒家却也没有真的打压过墨家。

    道家也一样。

    但佛门,则和墨家,有着相当大的冲突。

    这种冲突,也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很早就有了。

    最初,是佛家在从域外传入时,和墨家发生了冲突。

    算起来,佛家,其实是从另一个界面中外传进来的。

    最初,人们对于佛家这个外来户,并不怎么熟悉。

    对于外来者,人们也本能的存在着防备心态,对于佛家,很是提防。

    而佛家呢,一开始传入进来时,也的确很水土不服。

    和本土差异大呀。

    而墨家,作为为军队服务的势力,他们也负责守卫边疆,对于外来者,当然就没有任何好感,因此,对于佛家这个外来者,墨家的想法,就是立刻将其驱逐。

    墨家是这样想的,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当然了,一开始,佛门传入进来时,墨家,偏偏还处于一个修正状态,所以,并没有机会立刻就对佛门出手。

    而佛门呢,迅速的,就取得了皇帝的庇护。

    墨家也不好立刻动手。

    而早期的佛门呢,偏偏,又有不少激进的派别,这些激进的派别,为了彰显自己信仰虔诚,往往,都做出很多激进的事情来。

    就比如说,真的去割肉饲虎,舍身喂鹰,乃至于跳崖,这都不稀奇。

    而佛门,早期也的确有一股能够影响人心的法门,很多人,也真的被“感化”了。

    这让墨家更坚定了打击他们的决心。

    而墨家对佛门的打击,早期,也确实对佛门造成了一番伤害。

    不过,佛门也迅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再加上,后期的佛门信徒,基本都是本土出身,所以呢,那些不适合本土的方面,也就很快被洗掉了,迅速本土化了。

    也因此,才不再被排斥。

    但佛家和墨家的仇,却由此结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