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从1983开始txt > 第六百六十六章 家国2

第六百六十六章 家国2

 热门推荐:
    原版《风声》砍掉了许多情节,依然有两个小时左右。

    后世竞争激烈,时间过长不利于排片。现在不必,许非增加了一些内容。

    比如俱乐部里,没有那几句对话,他给加上了,让李宁玉和顾晓梦的关系有个小铺垫,不至于太突兀。

    故事继续发展,五个人被送到裘庄。

    揭开本片的主题狼人杀!啊呸,揪出谁是内鬼!

    观众冲着明星走进电影院,但让他们坐稳当的,一定是电影本身。当正戏开始,一种密闭环境下你死我活的紧张气氛,骤然感染到了场外。

    人们的注意力,很快转移到了故事本身。但演员的魅力仍在爆发,短短一场七人群戏,性格淋漓尽致。

    葛尤是白面阎王,不动声色,阴狠狡诈,对实施酷刑有种异样的喜好。

    梁佳辉同样阴狠,但更多的是背负压力,孤注一掷。

    姜闻黏上两撇小胡子,粗豪直接,典型的军人。

    付彪胆小怕事,没有主见。辛白青自怜自叹,有种骨子里的骄傲。

    两位女主更是吸引场。

    “衣服开线了,左边……我来帮你补……”

    巩丽翻出针线盒,蹲下身,帮张蔓玉解扣子。一个仰头,一个低头,姐姐摸了摸妹妹的脸蛋。

    拍这场戏时,俩人关系已经很不错,自然流露一气呵成。

    张蔓玉穿着黑裙子,眼波流转,语带调笑“你不是跟我说,你妈一直要把你培养成大家闺秀么?这还是第一次看你做女红啊?”

    “分给谁做,给你做我愿意。”

    巩丽摆弄着针线,像模像样。

    “你这张嘴哄男人还不够,还来哄我?”

    “怎么叫哄呢?”

    她往前凑了凑,认真道“玉姐,我就是看你特别亲,特别是今天。”

    “……”

    听这话,张蔓玉一时真情流露,眼圈泛红,对应前面俱乐部里的状态,偎在她怀里。

    “怎么了?”

    “刘林宗已经失踪好几天了。”

    刘林宗是李宁玉的男朋友,也是地下党。没表现他跟顾晓梦认不认识,但此刻给了巩丽一个特写

    严肃,凝重。

    算是一种暗示。

    俩人正橘里橘气,姜闻在阳台开始唱“我本是卧龙岗上散淡的人……”

    仨人一番对话,顾晓梦和吴大队认了老乡。

    某些观众看看就过去了,某些就喜欢琢磨。大领导就是爱琢磨的人,问“这个算线索么?”

    “什么线索?”

    “他们俩是一伙的。”

    “呃,我不能剧透,您接着看。”

    “剧透?”

    大领导笑笑,学到个新词儿。

    许非忽然有点汗,这片给观众看无妨,真要让那些参加过革命的老干部看了,怕是一眼洞穿,毫无悬念。

    《风声》放到四分之一,观众的思维已经在跟着剧情走。

    都在猜,谁是内鬼?

    武田和王处长招数百出,第一波,先挨个审问。白小年揭金生火的短,顾晓梦觉得吴大队有问题,成功制造了两伙矛盾。

    第二波,对照笔迹,白小年的笔迹相同。

    “唔唔……”

    “放开我!我要见司令!”

    在一个断电的晚上,白小年被拖了出去。

    刑讯室内,一个脏兮兮的大池子,一张布满铁钉的椅子。他手脚被绑住,脸色惨白,声音愈发尖锐。

    “不是我,不是我……”

    “那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你的笔迹跟老鬼的这么像?”

    “有人栽赃我,栽赃我!”

    “扒了他的裤子。”

    “啊,啊……”

    咝!

    场尤其是男性观众,倒吸一口凉气。有的还没看懂,悄悄问“什么意思啊?”

    “没看那椅子么,是钉子。”

    “那怎么了?”

    “把你裤子扒了坐上去,你说怎么了……”

    咝!

    这人也倒吸一口凉气,忒狠毒了!

    张峰毅演的司令出场,为证自己清白,活活抽死了白小年。

    第一个人,出局!

    紧跟着,吴大队和顾晓梦唱双簧,李宁玉受到侮辱,海边吃饭……金生火恐惧之下,开枪自杀。

    第二个人,出局!

    环环相扣,步步紧逼,节奏牵动着场。

    到此时,脉络清晰,锁定在顾、吴身上。观众早忘记了《风声》的性质,这居然是一部主旋律!

    顾晓梦举证,吴大队被带走,但李宁玉已经怀疑。

    跟着便是片最精彩的表演。

    “我知道不是吴大队长,放心,我绝不会揭发你。”

    “试一下衣服。”

    巩丽把缝好的旗袍给对方穿上,仍是蹲下身,一个仰头,一个低头。

    张蔓玉本是诈她,见其从容,还以为猜错了。结果下一秒,她站起来,高跟鞋哒哒哒的敲地板,用胶布将窃听器一一粘好。

    这边的表情,已经从松了口气,变得疑惑且慌张。

    画面在一瞬间抖动起来,变为手持摄影。

    镜头追随着巩丽,走到浴室门口,然后不知从哪儿,好像从天花板,从那华美的灯罩,从她心中所谓的信仰……照下一束白光。

    光打在她的脸上,不似之前的美艳浪荡,从未有过的清澈、精致、哀伤。

    也从未有过的决绝、虔诚、奋不顾身……

    她就在这光的照耀下,招手,推门进去。

    俩人躲在浴室里,镜头游移不定。原版这段戏的处理,周逊是背侧身,李莲花正面,戏点在一个人身上。

    现在改为侧面拍,两个人照顾到。

    “你什么时候知道的?”

    “现在……为什么找上我?”

    “我的业务层级太低,你才是信息的关键。”

    “太可怕了,你们到底什么是真的?”

    “我真把你当姐姐。”

    啪!

    张蔓玉可用不着喝酒,轻描淡写,痛彻入骨,猛地甩了她一巴掌,推门而出。

    “你去哪儿?”

    “揭发你,我要去揭发你!”

    “非常好,我要是能死在你手上,无话可说……”

    巩丽在笑,笑着笑着就哭了起来。张蔓玉在哭,哭着哭着就心疼,无奈,就像往常对这个妹妹一样。

    许非把剩下的台词部删掉,由着二人,这两个堪称最优秀的华语女演员,用最纯粹的表演本质,那酣畅淋漓的肢体神态,砰砰冲击着镜头内外。

    终以真实身份相见,却在如此环境下。

    无从把酒言欢,许下一秒就身首异处。

    而另一边。

    六爷又来了,终于展示了一把行刑。将针配以药水,刺进穴位,姜闻眼冒血丝,生不如死。

    当吴大队快被弄死的时候,李宁玉出现,捏着一个烟盒,“在晓梦被子里发现的。”

    目标瞬间调转,吴大队送去医院,顾晓梦严刑拷打。

    跟着便是那场绳刑。

    “……”

    场外早已惊呆,大领导不露声色,搭在椅子上的手指却在颤动。

    可以说,这一大段约半小时的戏,始终在揭发、反揭发、壮烈、残酷与血腥中回荡。

    观众看得喘不过气,时而恍然大悟,时而心悸恐惧……直到武田等人没抓到地下党,空等一夜,才得以喘息。

    最后,战争胜利,武田和王处长都死了。

    一贯的主旋律结局,都以为要收尾时,没人料到真正的高潮即将到来。

    吴大队来找李宁玉,李宁玉已经成了一位纺织女工。

    俩人对话,一层层揭开前面的谜团

    “我们并不知道彼此的身份,直到我唱空城计,才知道对方是自己人。”

    “如果两个人同时被捕,为了不被一网打尽,就必须站在对立面,起码保一个人出去。”

    “晓梦其实早决定牺牲,让我把信息传出去。我那首空城计,随着曲调唱词的变化,还可以传递情报。”

    “可如果你昏迷不醒,或者没有接应的人,她不是白白牺牲么?”

    “她把情报还缝在了内衣上,只有死人可以离开裘庄。以她家的关系,收具遗体还是能做到的。”

    二人来到李宁玉家中,她翻出那件老旧的旗袍。

    “这个你比我懂,是摩斯码。”

    “……”

    张蔓玉扯着衣服,一边看,一边掉眼泪。她抽了根烟,在烟气缭绕中缓缓低下头,埋在那件衣服里。

    只一个镜头对准她。

    这个女人似被一股无形的,莫大的哀伤包裹,用尽了力气却发不出声音,只挤出一丝丝呜咽。

    音乐响起,夹着风声。

    画面一转,姜闻坐在车上,手指敲打着大腿,也在梳理那段密码。

    神色凄然悲壮,忽也流下泪来。

    一辆车愈行愈远,银幕变为黑暗,只余下感染力强大的音乐在奏响。正当观众疑惑时,黑暗中泛起一行行字。

    伴随着巩丽录了几十次才完成的一段话

    “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

    “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我的肉体即将殒灭,灵魂将与你们同在……”

    家国情怀,每个人都有。

    只是有时隐藏了,潜避了,《风声》就像一位技术高明的心理师,将大家这股子念想一点点勾出来。

    特别听到“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时。

    哗的一下,情绪彻底崩塌,一片片哽咽。

    伴随着音乐声,漆黑的银幕又有了画面,好像那座城堡的底部,砖石的纹理,然后往上移动。

    移到了露台之上。

    李宁玉披着衣服,抽着烟发怔。

    她此时,或许只在想自己的男朋友,或许只在想早点离开这个鬼地方……门开着,屋内的光温暖,明亮。

    李宁玉回头,顾晓梦坐在桌前缝补衣裳,也看了她一眼。

    只有晓梦自己知道,这是永别。

    “……”

    影片结束,有的人在哭,有的在出神,有的沉浸在故事中尚在回味。

    约莫过了十几秒,大领导回过神,先叹了口气,随即低声重复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好,拍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