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结。
在李教授的指导下,一家人开始了新的尝试。王建国带着村民们修缮老建筑,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加装现代化的避雷和消防设施;秀兰开发出 “非遗盲盒”,将枣花馍制作工具与电子教程结合,让传统手艺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小虎设计出 “智能农具管家” 系统,既能监测老农具的状态,又能通过 AR 技术还原使用场景;小梅则联合高校团队,打造出虚实结合的枣文化数字博物馆。
当第一批体验新设施的游客到来时,园区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孩子们戴着 VR 眼镜,仿佛置身于百年前的枣园,看着先辈们如何在黄土地上辛勤劳作;年轻人拿着手机扫描老枣树,屏幕上便浮现出它的生长故事;而老人们坐在修复如初的窑洞前,喝着枣茶,听着熟悉的乡音讲解。
深秋的夜晚,老槐树下再次热闹起来。邻村村长带着村民送来新打的粮食,两个村子的年轻人围坐在一起,比拼着用智能农具和传统农具收割玉米。秀兰教大家做新式枣花馍,面团在案板上跳跃,笑声在夜空中回荡;小虎调试着新研发的环保型枣核雕刻机,火花在月光下闪烁;小梅翻看着游客的留言,其中一条写道:“在这里,我触摸到了历史,也看到了未来。” 建军则坐在老石磨旁,修改着即将出版的书稿,扉页上,父亲的照片仿佛也在微笑。
塬坡上,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与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陈家洼的故事,仍在继续。那些曾经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坚守与创新的碰撞中,渐渐化作滋养希望的养分。而那道在裂隙中亮起的微光,正穿透层层迷雾,照亮黄土地上的每一个角落。
我家住在大陕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