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平凉劫盟(下)(2 / 3)

大唐暮云 空谷流韵 6054 字 2020-01-16

的纤直身影。

六七个时辰前,还是昨日将尽之际,他就借着对于地形的熟悉,以及月光的帮助,摸到了这处有几处坑洼灌木窝的坡垣上。其间,就在他昏昏欲睡的半夜里,泥土表层传来的震动惊醒了他。

他钻出草窝,往西边望去。

没有火把,没有嘶鸣,但是皎白的月色里,密蚁般的人与马,那么真实而迅速地移动着。

平凉并非一马平川的所在。

经过了大河千万年冲刷的土地,怎么可能真正平坦如都城大道。纵然没有崇山峻岭,但那些沟壑土梁,就像一道又一道险恶的人心般,足够藏下阴谋与埋伏了。

蒙寻依据自己从前的经验,估摸那些人马,不少于两千人。两千精骑,以冲击力出战,起码可以解决一万名步卒。

有备而来的骑兵,对于毫无防备的步卒,发动突袭时,完全可以用“草割”来形容战况。

蒙寻抬头看了看月亮的位置。此刻奔去唐营报警,还来得及。

可是,他算什么人?唐使们,会相信他吗?

最关键的是,在北上之前,韦皋与他深谈,提出的指令,是“弄明白原委”,而非“救人”。

“蒙寻,你曾是战将,一定也明白如何做探骑,探骑不需要冲阵。”

“蒙寻,韦某与你一样,恨吐蕃人。不过,韦某还是圣主的臣子,就算要救,韦某首先想的,也是如何救圣主。”

暗夜里,蒙寻感到自己嘴角划过一丝有点讥讽的笑。

他不必对唐语有多么高深的造诣,就能完全理解韦皋话中的深意。

蒙寻静静地趴在灌木后,不再移动。他甚至又打了个盹儿。

直到阳光刺痛了他的眼皮,直到散散漫漫的没有攻击意味的动静,从盟坛方向传来。

但后来,教蒙寻吃惊的是,升盟之前,大唐一方明明也有骑卒往西边游奕查探,并且奔驰到了伏兵的周遭。

他们,就像一群驯马师,而不是战士,不作任何停留地,又驾着烟尘奔回了盟坛附近。

接下来,在冗长的仪式中,蒙寻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阿眉。

到了此刻,他无法再如昨夜般,做一名淡然的旁观者。他只希望,阿眉是平安的。

他看到,佛幄中走出一位似乎是僧侣的人,向唐蕃两方致意。阿眉与唐使随着僧侣进到佛幄中。

蒙寻的心嗵嗵地剧烈跳起来。

他刚刚揉了揉酸胀到流泪的双眼,就听到旷野间骤然响起惊雷般的鼓声,和来自吐蕃军队的特有牦牛角的号音。

西边的沟壑梁垣间,伏兵应声杀出。借助于战马的速度,埋伏的吐蕃军,很快就逼近盟坛。此前陈兵于坛西的吐蕃步兵,立即往南北两侧移动,让出一条足以令奔马继续畅行的通道。

唐人一边,最先出现反应的,是那几十名骑马的游奕。他们几乎在鼓声刚刚响起之时,便毫不犹豫地往泾河的下游奔去。

而其他唐人,无论是盟坛上的官员还是盟坛下的从人,再到东方列阵的两千禁军,顿时陷入混乱。他们呼嚎着,如被狂风挂得晕头转向的落叶般,四散翻滚。

片刻之后,他们的翻滚似乎有了些方向。

东边,东边的营地有马匹。那是最好的逃生机会。

但吐蕃骑士已经赶到了。呼啸了大半天的狂风,此时终于被兵刃的叮啷声和惨烈哀叫的人声压了下去。

蒙寻噌地立了起来。

因为接下来的情形,令他更紧张。

佛幄中,浑瑊和另一名唐人官员冲了出来。他们手上有白光闪过,或许是腰间的佩剑。

小股吐蕃骑兵极为果断而明确地往佛幄驰去,对浑瑊志在必得。再久经沙场的老将,如此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