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我有智能系统 > 10 给二伯拉订单
点此章节报错
    “哦,规模怎么样了?”其实大家都不懂啥叫共享单车,毕竟村里也没有。

    至于说四大直辖市,全国三十多个省会城市。

    他们这些人,去哪里大多数都是开车去。除了去个北京,天津,连省会国际庄都没去过。

    他们去北京,天津也是开车去,根本就和共享单车没有任何的接触。

    再加上他们没事,也不去北京,天津。

    所以尽管他们已经知道了周洋的公司,就是共享单车,但是没人关注过这个行业。

    财经新闻,或者网络上的一些新闻,他们偶尔会看,却没有在意过。

    周洋本来就是衣锦还乡的,根本没打算锦衣夜行。

    一般人这种时候可能还会扭扭捏捏的,不打算说。

    可周洋却不会,毕竟这是他们自己问的,而不是自己装逼主动说的。“还行吧,现在一天也就是五六百万的收入。”

    “啥玩意?一天五六百万?这么牛逼吗?”一个工厂老板那叫一个不相信。

    周洋也懒得解释,又不是自己家人。“你回头百度一下洋洋单车就知道了。”

    最近几个月,共享单车这个词随着周洋的融资,已经成了互联网或者财经新闻上的常客。

    而周扬也被人挖了出来,只不过他不接受采访,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人。

    “是吗?那我搜一下看看。”有人还真就不信邪,看着周洋如此正经的样子,也就搜索了一下。

    搜索洋洋单车,百度引擎立刻出现了几十条信息。

    有今年互联网企业最大融资的财经新闻,有互联网行业新秀的网络新闻。

    有洋洋单车跟小黄车斗争的八卦新闻,有预测王洋单车今年估值会超过百亿的新闻。

    有国内一线大牌明星杨妮,李一峰共同担任洋洋单车代言,并拍摄代言广告的娱乐新闻。

    也有洋洋单车的一些对外数据。

    什么三月份创办,三月份突破百万。

    四月份突破300万,五月份突破500万。

    也有关于bj市政府视察洋洋单车的新闻。

    总之,关于洋洋单车的新闻就证明洋洋单车最近很火。

    这下那个工厂老板有些相信了,毕竟现在有个企查查,在网上就能查到公司法人和最大的持股股东。

    这下连二伯也坐不住了。“你这公司现在还要自行车吗?”

    二伯或者说整个周家村,整个武a县有13的企业是关于五金加工,另外有13是塑料加工,还有13是木材家具加工。

    整个武a县光是规模以上的五金加工厂,就有700多家。还有许多是不在规模以上,但是却可以做一些零配件的。

    至于说自行车制造,这个东西最重要的就是零部件,至于说组装并没有多大问题。

    甚至未来国内还有一家排名前十的电动车公司,把生产基地都搬到了武a县县,因为武a县的五金加工和塑料加工非常完全。

    像是天津邦德富士达,他的很多零部件采购也在武a县。

    所以听到自己侄子是规模十个亿,日收达到500万,第一个想法就是自己能不能做点什么?

    “你要能组装自行车,那就可以。

    公司今年年底要完成年产1000万辆,现在已经完成了300万辆的自行车投放。

    现在公司在外面,还有300万辆的订单”。周洋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自己公司的规模和实力。

    别说几百万了,就是几万辆也够个小厂子组装的了,毕竟他现在是从无到有。

    二伯立刻点头答应。“用不了那么多,只要有订单,我这边一个月几万量还是可以的”。

    “二伯,有些事我得提前跟您说好了,关于这个定制自行车,我们一辆是260的采购。

    像是那些大工厂,它规模在这儿,可以控制成本。你贸然进入,我怕你压不下去”。公司是周洋自己的,虽然现在也有其他的股东。

    但是公司不能开这个头,你给二伯这儿一些订单,这没人说什么,但是260的采购价格你得保证。

    这就是关系归关系,生意归生意。

    邦德富士达年产几百万辆,所以说他一辆的成本可以控制下来。

    甚至周洋给他足够多的订单,他可以把成本控制在250块一辆。

    而小工厂不一样,特别是二伯周建立这种。

    你本身没做过自行车组装,贸然的加入最起码得需要采购新的设备。

    这些新设备,你得回本吧?可实际上共享单车这个也就是一两年的事,甚至自己年底就准备把他打包卖出。

    也就是说你采购完了新设备,我给你一年几十万的订单。你完成这些订单,也许就刚好把设备的钱给挣回来。

    这样的话,你干了一年,也就是挣个设备钱,有什么用呢?

    二伯也不傻,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了。“那给我介绍一些零部件订单,总没问题吧?”

    “这事儿您不说,我也得给您介绍。

    这样吧,天津邦德富士达的老板是我公司的一个股东,我给他打个电话。到时候您跟联系,能要多少订单是您自己的事。”周洋知道富士达老板看在自己面子上,也得给二伯一年几千万的订单。

    说着周洋就当着大家的面给邦德富达的老板打电话。“殷总,我周洋啊。身体还好吧?那就行,对了,我今天刚回家,有个亲戚啊,是做五金加工的,对对对,武安这边。

    你看有没有多余的零部件订单?他这厂子实力还行,质量肯定没得说。”

    在周洋打电话的时候,所有人都停止了动作,专心的听着周洋通电话。

    如果周洋真的给周建立要来了订单,那这些人绝对第一时间抱大腿。

    通着电话,邦德富达那边怎么敢不给周洋这个面子?

    要知道周洋已经给邦德富士达下了一个年产300万辆的订单。

    一辆的成本报价是260,总采购是达到七亿八千万。

    而邦德富士达就算给他8000万的零部件订单又怎样?反正这零部件订单给谁都是给。

    于是朝阳把二伯周建立的电话给了邦德富士达,那边没过几分钟,邦德富达就给周建立来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