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三国之老师在此 > 第一卷初入乱世之洛阳风云 第三十章 论才与品酒(7)
点此章节报错
    就在台下众人喧闹不已的时候,宋忠开口了

    “此次未免像画之一道一般,有人不服,老夫便把行之贤侄的作品诵读一遍。”

    “届时,若有哪位贤侄觉得,自己的作品比行之贤侄好,可与老夫辩论。”

    宋忠说完也不待众人反应,便念起了李知的诗。

    “此诗名曰田家”

    “父耕原上田,

    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

    官家已修仓”

    “……”

    众人听到此事之后一阵的沉默,没人觉得自己的诗能比得上此诗。

    “呜呜呜……”

    就在这时一声呜咽的哭声从场外传了进来,众人往哭声之处一看。&a;ap;1t;i&a;gt;&a;ap;1t;/i&a;gt;

    就见一个六十余岁的老农坐在地上呜呜的哭。

    李知见状快步的走了过去,扶起老农

    “老人家为何在此哭泣?可是我等有何做错之处?”

    李知关心的问道

    “与公子无关,只是老朽家中处境,与公子诗中所写一般”

    “今年年景一般,粮食怕是只有丰年的六成,如今官家却已然修好了粮仓。”

    “今年我等纳了赋税之后,怕是又要忍饥挨饿,不知家中有谁会饿死。”

    老者用干枯的手掌擦了擦眼泪

    “老朽已经活了四十有五,往年家中已饿死三人。”

    “如今家中只有老朽与我儿媳与幼孙,今年却不知是谁”&a;ap;1t;i&a;gt;&a;ap;1t;/i&a;gt;

    “想到此处老朽便心痛难耐,所以才在此哭泣,惊扰了诸位公子了”

    这是那位老者擦了擦眼泪,站了起来,强装坚定道

    “老朽无事,只是心中一时悲痛罢了,公子不必为老朽担心,老朽这便走了”

    说完那老者也不待李知挽留,便快步的往外走去。

    李知空荡荡的伸着手,满脸茫然的,看着前面老者的背影,却是一句都说不出来。

    随后怕自己的眼泪流出来,便紧紧的闭上了眼睛,仰起了头

    心中却想着那句名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这狗屁的世道!天下不大乱就见鬼了!”

    “呼……”&a;ap;1t;i&a;gt;&a;ap;1t;/i&a;gt;

    李知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对一旁的郭德招招手,小声的叮嘱他

    “你派人去跟着那位老者,如果他家中当真困顿,便拿些财货给他”

    “喏”

    郭德应了一声便去了

    看到郭德离去,李知心中却是百感交集

    “虽说救急救不了穷,但是能救一个算一个吧!”

    “这该死的世道”

    他的心中此时愤愤不平。

    此时,从入场便一直沉默的戏志才,听到了李知对郭德的吩咐,亦是用复杂的眼光看着李知。

    本来他以为李知招揽流民,只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势力。

    好应付将来,有识之士皆可预见的乱世,却没想到他是如此的悯农。&a;ap;1t;i&a;gt;&a;ap;1t;/i&a;gt;

    若不是真正的体会过,平民之不易,如何做得出如此悲悯之诗?如何做出悯农之事?

    “忠以前,怕是多有误会行之兄了!”

    戏志才感叹了一声,心中莫名的有些愧疚。

    如若李知知道,戏志才心里是这么想的,估计天天都会在他面前,念一些忧国忧民的诗。

    这次老农之事,只是触到了李知内心深处的柔软之处罢了。

    当然,这些戏志才是没有机会知道了。

    就在戏志才心中胡思乱想的时候,宋忠开口对众人询问道

    “诸位贤侄,对诗之一道,以行之贤侄为尊,有何异议?”

    见众人不语,宋忠点了点头,接着念道&a;ap;1t;i&a;gt;&a;ap;1t;/i&a;gt;

    “此词名曰将进酒君不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四贤者,诸仁兄,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a;ap;1t;i&a;gt;&a;ap;1t;/i&a;gt;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好!”

    “痛快”

    宋忠刚一念完此词,下面众人便大声的叫好。

    “如此词之一道,便以行之贤侄为尊,众人可有意见?”

    等他们平复下来,宋忠便对众人问道

    就得此时,曹操开口了

    “行之兄大才,此词一出,天下无人可堪其左右,当为第一,操心服口服。”

    “善”众人闻言皆称善。

    宋忠点了点头,宣布道

    “如此,此次诗词两道,皆以行之贤侄为尊。”

    &a;ap;1t;i&a;gt;&a;ap;1t;/i&a;gt;

    “恭喜行之兄”

    “恭喜兄长”

    此时李知的诸位好友皆走过来贺喜。

    “承让了诸位”

    李知此时对众人拱拱手,行了一礼

    “行之兄之才我等自愧不如,哪敢言承让,我等输的心服口服。”

    这时袁绍在一旁感叹道。

    “哼!”

    跟随袁绍前来的袁术却是冷哼了,一声扭头不看李知。

    他虽然诗词之道不怎么精通,但是该有的鉴赏水准还是不差。

    知道此诗,此词,必将名传千古,所以他也无话可说。

    但是想让他道喜,他却是做不到,于是便冷哼一声,不愿再言语。&a;ap;1t;i&a;gt;&a;ap;1t;/i&a;gt;

    “肃静…”

    宋忠此时大喊了一声

    “因时间有限歌赋两道亦是同时开始。”

    “此次赋,歌,两道不书之于纸面,只需打好腹稿,上台歌之便可。”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下台下众人

    “此次歌赋不限题材,亦是只有一炷香为限,众位贤侄可曾明白?”

    “我等明白”

    见到此处宋忠点了点头

    “即如此,参加歌赋两道之人便可起身了”

    “哗啦啦……”

    约有十五六人起身,而且曹操便在其中,你这次却没有站起来。

    老农的声音,一直在他的耳边回响,他没有心情去参加此次较技。&a;ap;1t;i&a;gt;&a;ap;1t;/i&a;gt;

    “点香!敲锣!”

    宋忠吩咐了一声

    待到锣声一响众人便奋笔疾书,看来是在前几道较技之时,众人心中便早做好了腹稿,所以并不像前几天那般苦思冥想。

    时间缓缓流逝,不一会儿一炷香便烧完了。

    “当!”

    锣声响起,众人便放下笔,满脸自信的看着其他人。

    “哪位贤侄先上来歌咏自己的赋作?”

    “在下先来!”

    从众人中跃出一人,看起来自信满满

    “在下张杰表字子恒见过诸位”

    说到这里他对台上四位老者行了一礼

    “晚辈献丑了”

    “一《田园赋》供诸位鉴赏”

    他清清嗓子便歌颂起来

    “吾之田园,泗水之东也,连绵数里……”

    虽然李知觉得他语调有些奇怪,但总体来说此赋还是不错。

    等那人咏完,其余人等亦是叫好。

    等到众人一一歌赋之后,只剩曹操一人,只见他理了理衣冠,大步的向台上走去。

    “一秋风赋供诸位鉴赏”

    他干净利索的说道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

    曹操咏完以后,参加较技之人皆默不作声

    “贤侄此赋当真了得!”

    宋忠开口赞叹

    “今日歌赋二道,便以曹操孟德贤侄为尊,诸位贤侄以为如何?”

    “善!我等皆赞同”

    众人听了曹操之歌赋,也无话可说,遂都赞同

    就在众人祝贺曹操之时,在那边弈棋的人,也只剩下最后一对。

    只见其中一人拿起一枚黑子“吧嗒”一声……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